不靠廣告的社群平台
最近有越來越多團隊,用區塊鏈做社交、媒體的應用。上週,直播平台 17 Media 創辦人麻吉大哥宣布一項將數位貨幣用在社交平台的專案,叫做「秘銀」(Mithril)。
週末仔細讀了他們的白皮書,今天文章我會解釋他們如何藉由秘銀幣,創造一個不靠廣告的社群平台,以及主打的社交挖礦(social mining)是如何運作。
你想經營另一個臉書帳號嗎?
台灣很多人使用臉書,是因為想玩開心農場,之後才開始玩臉書。如果現在有一個新的社群平台邀請你註冊,除非已經有朋友在上面了,否則你應該不願意重新註冊一個新的帳號。
但是,如果這個社群平台花錢請你來用呢?
根據數位時代報導:
最快 3 月初開始,使用者便可以透過 Mithril 官方打造的 Lit 軟體發布內容,換取秘銀幣(MITH)。從目前釋出的操作介面來看,Lit 的使用方式和 Instagram、Snapchat 很接近,是以照片和短影片為主的社群軟體,同時也有朋友圈、名人追蹤等功能。
簡單來說,Lit 就是一個類似 Instagram 的全新社群平台,也是全球第一個使用秘銀幣的應用。Lit 和 Instagram 最大的差別,是分享照片在 Lit 可以賺秘銀幣,但把照片放在 Instagram 沒錢賺。你可能會說,我使用 Instagram 又不是為了賺錢,而是為了和朋友互動。
Lit 的早期使用者,會是你身邊喜歡發文,同時對賺秘銀幣有興趣的朋友。當周遭的朋友都陸續加入 Lit,就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動搖,問自己為什麼堅持不加入 Lit。
如果你開始考慮加入 Lit,就會馬上接著問,怎麼開始社交挖礦?
社交挖礦(social mining)是補貼用戶
剛剛說使用者在 Lit 上面發文或按讚,就可以賺取秘銀幣,這就是所謂的社交挖礦。但是,在 Lit 的社交挖礦和比特幣所說的挖礦,完全是兩回事。
比特幣礦工的挖礦工作,實際上是驗證交易、達成共識。
舉例來說,驗證比特幣交易最簡單的一條規則,是帳戶裡只有 100 元,就不能花 200 元。只要符合這個基礎原則,無論 100 元是要轉給父母,還是轉給恐怖組織,比特幣區塊鏈上的礦工並不在乎。礦工的作用就等同於銀行的交易系統,他們負責驗證符合規則的交易,也阻擋違反規則的交易。但是轉給誰,並不在規則之內。
回過頭來看,Lit 使用者的行為雖然也稱作「挖礦」,但其實完全不同於比特幣礦工。使用者沒有任何的管理責任,而只負責參與。
Lit 上的內容是由經營者統一管理,如果使用者發佈色情、暴力的內容,就會被管理者刪除。換句話說,Lit 只是一個有秘銀幣當成獎勵機制的 Instagram,但社群平台上的內容並沒有使用區塊鏈,因此還是得仰賴平台管理。
Lit 的頁面設計 / 圖片來源
因此,有的媒體說 Lit 或秘銀是建立在區塊鏈上的社交平台,其實完全弄錯了。
Lit 就是一般的社交平台,只是在上面互動會有秘銀幣可以賺。而秘銀則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代幣(token),只是被 Lit 這個社交平台採用,但秘銀並不是社交平台。
秘銀幣的實際用途
發秘銀幣給使用者,跟發新台幣其實是差很多的。所以我不會說在 Lit 上可以賺錢,而是說賺秘銀幣。因為使用者要如何把秘銀幣換成錢,以及換成多少錢,除了得看開發團隊能提供什麼服務,也得看能談到哪些合作對象。
例如開發團隊在白皮書內承諾,未來使用者透過正在開發中的 Mithril 錢包,就能將秘銀幣換成比特幣(BTC)、以太幣(ETH)或量子幣(QTUM)。有的人會覺得換到比特幣,就已經算是收到錢了。有的人則是還要再透過交易所,把比特幣換回新台幣,才覺得有賺錢的感覺。不過,白皮書上預計 Mithril 錢包得等到 2019 年初才會開發完成。
短期之內,使用者手上的秘銀幣得仰賴其他應用程式、商店配合。例如當成 17 直播的打賞代幣、支付交友軟體 Paktor 的付費功能,或是跟 7-11 合作可以兌換公仔。
根據數位時代報導:
這些秘銀幣除了能透過錢包轉換成比特幣、以太幣,也有機會直接在交友軟體、直播以及內容分享網站裡使用,未來更希望能前進台灣和香港的零售實體店,成為支付選項之一。目前已有一間名人二手衣專賣店 INST.RECYCLE 宣布加入計劃。
開發團隊還提出秘銀消費網絡(Mithril Merchant Network)計畫,負責說服更多商家、應用程式接受消費者以秘銀幣支付費用。
關於這個計畫,我建議你可以站在商家老闆的角度思考,開放秘銀幣支付,會對產品銷售有所幫助嗎?
最直覺的好處就是曝光,倒不一定是銷售。例如上面這段數位時代的報導,因為現在只有一間商店願意收秘銀幣,所以媒體在報導的同時,這間商店就跟著賺到許多媒體曝光度。如果未來 Lit 這個社群平台也蠻好用,那市場上就會多了一批持有秘銀幣的使用者。他們當然會去找哪裡可以花秘銀幣,這對商家來說就是一件好事。
另一方面,如同願意收比特幣的商店一樣,這些商家老闆肯定是長期看好數位貨幣的前景。如果有人願意用未來可能會上漲的秘銀幣換取商品,老闆也很樂意接受。相反的,如果老闆認為數位貨幣即將泡沫化,他就會拒收秘銀幣。
最後,我覺得整個專案最精彩的部分,是開發團隊如何透過發送秘銀幣給使用者,自己也跟著賺錢。
能創造雙贏的商業模式
Lit 看似是發送秘銀幣,獎勵使用者在社群平台上生產內容。但實際上的效果,是仰賴第一波使用者加入,進而帶入更多他們的朋友,一起使用 Lit 賺取秘銀幣。
先讓大家都擁有秘銀幣。普及之後,就可以用行銷的誘因,讓商家加入秘銀消費網絡計畫。越多商家加入這個計畫,代表秘銀幣越好用,就能吸引越多使用者離開 Instagram 轉加入 Lit 賺秘銀幣,甚至直接到交易所買來投資。這時候,秘銀幣就會有真正的價值。
簡單來說,開發者必須撬動使用者或商家任何一方,才能夠打破雞生蛋、蛋生雞的僵局,推動整個商業模式往前滾動。
根據白皮書的代幣分配方式,開發團隊自己會保留 5% 的秘銀幣。他們主要的目標是讓秘銀幣的價格上漲,而不是賺進更多的秘銀幣。這概念和股票很像,公司的目標是讓股票增值,而不是持有更多的股票。只要股價上漲,使用者和開發團隊都能夠賺到錢。
這個模式和臉書或 Instagram 非常不同。廣告、資訊雜亂是許多人離開臉書的原因之一。這是因為臉書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廣告商,而不是使用者,兩者利益互相衝突。當我們想看到更多朋友的動態,卻跑出許多「贊助」的商家廣告,體驗當然不好。
總結來說,臉書或 Instagram 是盡可能的服務廣告主,因此他們會在醒目的地方塞滿廣告,才能收到更多錢。反觀 Lit 必須服務好使用者,才會有越多人加入 Lit 持有秘銀幣,也才能跟商家談判,進一步推動價格上漲。而吸引使用者的第一步,是讓追求更多打賞的直播主,或仰賴生產內容獲得收入的意見領袖加入。
我會持續關注 Lit 和秘銀幣的社群,也會在 3 月 5 日開放下載 Lit 之後,就先加入玩玩看。我自己是非常期待 Lit 能藉由整合秘銀幣,創造出不同於臉書獨尊廣告的新玩法。否則,我不認為使用者會輕易的轉移陣地,到一個全新的社群平台上從零開始。
另一方面,我也很好奇秘銀團隊目前的工作優先策略。現階段,他們不只要開發社群平台 Lit,還要同時討好內容創造者,並讓更多店家接受秘銀幣。如果沒有明確的方向,就會面臨蠟燭多頭燒的窘態。
秘銀幣價格飆漲 / 圖片來源
最後順帶一提,秘銀幣在 2 月 24 日在 OKEx 交易所上線交易,隔日價格就已經漲了 33 倍之多,但是交易量卻很少。這是明顯人為炒高幣價的現象,如果你有興趣投資秘銀幣,得特別小心。
文章摘自【區塊勢】https://blocktrend.today/
留言列表